• 首页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专业文章
  • 会员权益
  • 个人中心
  • 登录 注册
首页 专业文章间歇训练的「恢复秒数」

间歇训练的「恢复秒数」

间歇训练数据分析
作者:羅譽寅 日期:2017-08-17 15:18:00 浏览:11172

 恢复秒数的定义: 

从一趟间歇结束后,心率下降到储备心率70%所花的时间(单位:秒),即为该趟间歇的恢复秒数。



恢复秒数愈短,代表跑者消除乳酸能力愈强,恢复能力愈好,也是体能进步的象征之一。


有些跑者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: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训练后,体能的进步会让你在每趟间歇之间恢复得更快。你会发现心率从原本可能需要花1分钟才恢复到130bpm,到后来恢复到同样的心率只需要50秒或更短,同时你的跑步表现也获得相对应的提升。


在进行高强度跑步时乳酸会大量堆积在血液里,同时身体也需要传送更多氧气到肌肉(即「运动后过摄氧量(EPOC)」),回补三磷酸腺苷(ATP)等,这些因素都是在组间休息时心率仍然维持高档的原因;在乳酸被排除、肌肉接收到需要的氧气、三磷酸腺苷回补的过程中,心率将会逐渐下降。具备良好有氧基础的跑者,由于肌肉里的微血管密度、有氧酵素、粒线体等的浓度较高,在间歇之间的恢复能力通常都比较好,但透过规律的间歇训练能够更进一步地增进这种能力。


另一方面,训练强度愈高,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愈长,因为需要排除更多的乳酸以及回补更多的能量,也因此不同强度的间歇训练应该要安排不同的休息时间;间歇的强度愈高,休息时间愈长。此外,教练甚至可以透过观察跑者的恢复秒数,来决定后续的间歇课表是否需要缩短休息的时间,以更符合专项的需求。


比较不同间歇训练的恢复时间,是其中一个分析跑者体能有没有进步的方法。不过,如果要比较两笔间歇纪录的恢复秒数,建议要符合以下条件:


• 间歇课表的内容要相同:包括训练强度、间歇趟数,以及间歇前的暖身方式都要一模一样。

• 每趟之间的「休息模式」要一样:包括休息时间的长度,以及恢复时是采用原地站立、走路、持续慢跑的方式,不同的方式将会影响到身体恢复的时间。

• 外在环境因素尽量一致:包括温度、湿度、跑步场地、风力等要尽可能相同,恢复秒数的比较会更具参考价值。


参考文献:

  • DTomlin DL, Wenger HA.(2001).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bic fitness and recovery from high 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. Sports Med.



文/罗誉寅

图/网络&RQ截图



(20)
(10)
用户留言

最新文章
  • 认识「她」| 女性生理周期对训练的影响

    2025-05-15 16:44:32

  • 分析 | 长跑运动的趋势

    2025-05-13 17:37:40

  • 2025 RQ加速营先修课

    2025-05-09 21:19:21

  • 知识 | 空气质量对跑步训练影响

    2025-05-07 11:31:21

  • 训练 | 跑步数据那么多,该看哪一个?

    2025-05-06 17:07:15

热门文章
  • 找到自己的心率区间

    浏览:70870

  • 如何缩短触地时间?

    浏览:57395

  • 训练状态|指数到多少最适合比赛?

    浏览:52996

  • 突破自我的最佳途径:间歇训练

    浏览:33663

  • 跑步时触地时间要多短才算好?

    浏览:31914

标签列表
  • 生理周期对训练的影响
  • 长跑趋势
  • 跑步训练
  • 中长跑
  • 运动心理
  • 游泳训练
  • 马拉松数据解析
  • 跑步装备
  • 停训对运动表现的影响
  • 停训焦虑
  • 运动恢复
  • 马拉松数据解析
  • 厦门马拉松
  • 感知时间
  • 减少运动时间
  • 赛道礼仪
  • 手表指标
  • 提高运动表现
  • 主观监测
  • 运动监测
  • 自评量化表
  • 自我监测
  • PB
  • 海拔
  • 高海拔
  • 跑步机
  • 配速区间
  • 配速
  • 配速
  • 最大心率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会员权益
RQ官方微信
微信公众号
RQ小红书
小红书

下载 RQrun手机应用

App Store Android
Copyright © 2018-2025 东莞羽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76431号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